中国科学院院士、沙洲职业工学院终生名誉院长钱伟长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谈到教师培养问题时就明确指出:“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他的讲话精神至今仍然对高校培养优秀教师具有指导意义。“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办学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产、学、研结合的主体和纽带,是进行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与保障。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强调提出要“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双优型教师是指不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讲师及以上教师职称,同时在科研(包括教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研究、应用基础与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能促进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培养的综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一批既能胜任高职教学工作,又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善于取得各种科研成果,在全省甚至全国高职同行中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科研双优型教师能很好地改善高职院校的师资结构与层次,极大地提高高职院校的声誉。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普遍偏低,而教学科研双优型教师在“双师型”教师队伍中更是凤毛麟角,远未达到结构优化的程度。
1 高职院校对科研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及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调查发现,不少高职院校习惯认为科研或多或少要分散教师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教师有没有科研无关紧要。这种片面认识导致高职院校不重视科研工作,教师缺乏教学科研全面发展动力。其实科研工作不仅仅指学术研究,在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更包括教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应用开发研究等。教学研究就是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总结、反思,并提出改进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教学研究对培养优秀教师的重要性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所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人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专业相关的科研工作可以避免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教师对专业知识工程背景、工程应用的切身体会与独到见解更是体现专业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最新科研成果可以更新部分教学内容。教学离不开科研,科研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更可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部分高职院校领导观念改变需要过程,但有志于教学科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教师要只争朝夕、努力争取。
2 高职院校教师对科研工作存在畏难思想
高职院校很多教师从来没有主持申报过1项校级及以上科研项目与课题(包括教改、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等项目),归纳没有申报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哪有这个能力”或“从来没有想过我们能申报”,这说明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对科研工作缺乏主动意识、对自己的科研能力缺乏自信,对科研工作存在畏难思想。绝大多数从来没有参与过省级及以上纵向课题的研究,更没有经过正规科学研究的训练,很自然对科研工作就缺乏信心。但自信是做好任何事的前提,知难而退将一事无成。自信不一定能让人百分之百成功,缺乏自信注定会失败,因为没有了自信就已丧失进取的勇气。自信是挖掘潜力的最佳法宝,只有顽强地相信自己,才敢于奋力追求,实现自身价值,才敢于激发自己的潜能,去干自己想干的事业。自信常常使人创造奇迹,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的人物在其生活和事业的旅途中,无不是以坚强的自信为先导。拿破仑就曾宣称:“在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的字眼。”正是因为他的这种自信,激起了无比的智慧和巨大的能力,才使他成为横扫欧洲的一代名将。作为高职院校教师一方面要培养科研工作的热情与主动意识,发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积极介入课题的研究与申报,相信不懈的追求终会成功;另一方面虚心学习别人科研成功的经验,通过积累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相信随着科研经验的积累以及逐步取得一些研究成果,高职院校教师进行科研的信心肯定会逐渐增强,畏难思想逐渐消失。
3 高职院校的科研氛围有待浓厚
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更多体现在文体活动上,难得有学术报告,科研氛围淡薄,科研条件缺乏,给教师造成认识上的一个错觉:即高职院校教师只要每天上好几节课就万事大吉。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大学里学业基础差不多的几位同学到不同的高校去工作,几年过后,在本科高校同学由于处于浓厚的学术氛围、周围同事科研不断取得成果受到肯定的触动以及科研考核指标的压力下已经在学术科研工作方面小有成就,而在高职院校工作的同学还没有1篇学术论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双优型教师周围几乎都有意识地创造了崇尚科研、以能参加科研与取得科研成果为荣的小环境,在这个小环境中大家互相鼓励、互相促进,形成一个协作科研的团队,并以其中科研成果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为榜样开展科研工作,经过数年的积累,常常有不止一位教学科研双优型教师从这个科研团队中脱颖而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针见血揭示了周围环境与人的关系。相对而言,高职院校科研氛围淡薄,容易形成“教师很少从事科研工作、校园缺乏科研氛围;校园内科研氛围淡薄、教师更想不到要科研”的恶性循环。长期身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不但消蚀了学术科研的冲动,就连事业的进取心也消磨殆尽。由此可见,良好的科研氛围、周围科研成功的榜样激励以及完成科研指标的压力是教师做好科研工作的重要因素,长期处于与学术科研无关的环境里将扼杀科研的冲动与追求。高职院校有志教学科研全面发展的教师要走出自己的校园,尽量多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多与教学科研全面发展的同行以及朋友交往,接受他们从事科研工作激情与成就的鼓舞,产生长期不从事学术科研工作就可能被淘汰的紧迫感与危机感,只争朝夕参与并做好科研工作,提高学术水平。高职院校缺乏科研条件是客观事实,短期内也不可能彻底改变,但坐以待毙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师积极寻求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利用他们先进的科研条件申报项目、从事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应该成为高职院校突破科研条件缺乏困境的主要途径。
4 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双优型教师成长缺乏政策的支持与鼓励
研究发现,不但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双优型教师即使重点高校的教师介入科研工作初期都离不开学校的扶持,许多高校为骨干教师提供科研启动资金与优惠及激励政策被反复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高职院校的教师特别是公共基础课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许多高职院校教师的年平均工作量达到500标准学时以上,部分公共基础课教师更高。如此高负荷的教学任务,已经将高职院校的许多教师逼迫成为一部教学的机器,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已经很不容易,即使想涉及研究工作也心有余而力不足。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双优型教师的成长需要学校在舆论与教学工作安排上的支持,教师从事科研工作也是学校的正业,应该得到学校的支持,并适当减少教学工作量;同时需要学校设立科研基金,对教师科研启动进行扶持,克服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起步阶段难以申请到省市级科研课题的巨大困难;同样需要学校制定科研工作与科研成果激励与奖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科研工作,争取早出成果、出好成果。
5 结语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教师的素质与水平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需求。双师型培养是高职院校改善师资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学科研双优型教师是“双师型”教师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关心与重视教学科研双优型教师的成长、成才就是关心与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和声誉、科研条件、科研环境与氛围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在成长为教学科研双优型教师的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与努力,高职院校应帮助有志向教学科研全面发展努力的教师克服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障碍,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这些教师多一些扶持。而向教学科研双优型努力的教师本人要现实面对成长过程中的障碍,不能怨天尤人、消极等待,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灵活与变通的策略尽早介入科研工作,始终相信随着自己科研经验的积累、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提高,学术科研成果的取得,将逐步得到认可。
(稿件提供:耿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