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学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前沿 >> 正文

郭建宁:深刻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

2018年01月30日 17:17  点击:[]

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八大报告最重要、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到一点,就是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报告就是深刻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十八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八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的论述,深刻阐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尤为令人瞩目。

一、深刻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道路、理论体系、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就是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十八大报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个方面对此做了深刻阐发。

首先,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制度形态。

其次,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地位与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长期实际中形成的最鲜明的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思想精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则是其具体体现和多方面展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特就特在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统一,特就特在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再次,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党和人民取得的根本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科学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难题,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具有世界意义。

最后,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十八大在阐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时提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必须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如何理解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一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综合国力极大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美好的发展前景,中国道路举世瞩目。二是自信绝不是自满,更不是自大。要清醒认识工作中的缺点与不足,风险与挑战,既不妄自菲薄,又不固步自封,既坚定信心,又有忧患意识,既自信,又自省。三是关键在于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四是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十八大关于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系统论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更加丰富,表明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新的水平、新的阶段。自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从十三大到十八大,始终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前进道路和奋斗目标,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旗帜。

二、深刻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三个总”的概括,高屋建瓴,言简意赅。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个新概括,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和要义。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强调总依据,就是强调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极大提高,现代化建设成就有目共睹。但我国生产力还不发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调结构、保增长、扩内需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相当艰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性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深化改革与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同时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日益多样化,社会利益矛盾更加复杂。这些都说明,我国依然处于不发达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三个没有变”决定了我们必须继续牢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必须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要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筑牢国家发展繁荣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物质基础。

(二)五位一体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强调总布局就是强调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它各方面建设。

第一,发展是一个总体性概念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就是科学发展观所规定的发展,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它表明:发展不是单打一,而是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一个多维的综合的系统工程,要努力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大力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对发展内涵认识的拓展与深化

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文明建设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内容与布局认识的丰富、深化与拓展,使内容更加全面,布局更加合理。

第三,五位一体整体协调

在这个战略布局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全面发展。

要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依法治国,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要把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党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我们国家的奋斗目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强调总任务,就是要紧紧扭住这个总任务,一代一代锲而不舍努力奋斗,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多少仁人志士的理想,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之上下求索。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贯穿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建设、改革的九十年,体现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深刻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八个必须坚持

十八大强调,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十八大一个非常令人瞩目的亮点,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首先,八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具有创新性。它是根据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深刻总结6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的,是最本质的东西,体现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

其次,八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具有系统性。它回答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问题,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亿万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这些基本要求,既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又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既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又涉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时还涉及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抓住了这些基本要求,就能更好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

再次,八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具有现实针对性。它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攻坚的难点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是中国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其中以下两个方面笔者尤为关注。

一是特别强调把坚持人民主体摆在首位。这既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是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生动展现,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十八大强调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并且把人民主体地位放在八个基本要求的第一位,其重要意义说到底就是要始终秉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切实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就是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和本质要求。人民利益至上是检验党的执政能力与先进性的根本标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检验我们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最高准则。人民群众的认同度满意度是检验我们一切决策和政绩的基本依据。

二是高度重视发展与公正、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八个必须坚持的前三条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根本任务和动力,主体是人民,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动力是改革开放。接着四、五、六这三条则分别讲的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社会和谐,这三个方面从价值追求、路径选择、动态目标讲经济发展、效率提高、国力提升以后,怎么把发展与公正、效率与公平统一起来,怎么更好的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就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着力解决贫富差距拉大和城乡、地区、行业发展不平衡。从而回答了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回应了人民的新期待,深化了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本文为作者在2013年4月12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出去”研讨会暨《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英文)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

网络编辑:嘉扉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上一条:海纳万邦文献 促进社科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外文文献资源和服务体系建设30年回...
下一条:“佛教的发展”和“发展的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