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学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教热点 >> 正文

推动新版专业落地实践 提高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1-26届“说课”报告

2023年09月22日 11:53  点击:[]

发展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受到适应外在环境变化——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需要、内部发展——建设教育强国需要、社会和个体实践——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需要等三重因素的影响。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举办的“说专业·说课程·说专业群·说教材”研讨会(以下简称“说课”)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如何适应三重因素影响,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职业教育新版专业目录落地实践,适应新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需要,适应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需求,推动新技术改造传统专业、课程以及教材,改变教育生态、学校形态、教学方式,培养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需要的人才,以此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01

一、聚焦三重因素,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内部因素即职业教育内部的矛盾性,外部环境因素即职业教育与其关联密切的其他事物之间的矛盾。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双轮驱动”的结果。


(一)外适性: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


2016年9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20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从此,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新的经济形态,逐渐在全球达成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持续带领政治局学习新一代信息技术,要求通过全要素数字化转型,构建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新形态,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不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职业教育逐渐进入世界第一方阵。据2022年9月“中国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数据,我国现拥有中职学校9786所、高职院校1518所,职业本科稳步发展,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目前,教育部一体化设计中高本专业体系,开设1349种专业和12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但是,职业教育要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尚需提升办学能级。“说课”活动正是学会立足智库定位,带领战线紧跟数字经济步伐,引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


(二)内适性:服务教育强国战略建设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通过三类教育的有机联系、系统集成,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强化对现代化建设的支撑,为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职业教育做出重要指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职业教育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四五”时期,我国主要发展目标即强国建设。无论是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还是文化强国、网络强国、海洋强国……每个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都要依靠教育强国支撑。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的目标就是为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学会通过“说课”对接数字化场景,助力“三教”重塑,目的就是打造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平台。


(三)个适性:服务人的全面发展


当前,科技革命向纵深发展、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社会治理迭代升级,人类生产、生活和思维以及交流方式已发生重大变化,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多样化、弹性化学习需求与日俱增,既对重塑教育的内涵和形态提出了迫切需求,也为教育变革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平台和动力引擎。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学会第五届理事会遵循职业教育改革始终要落到“课堂”之上的理念,将教师“说课”列入十大工作载体之中,率先布局“说课”平台,统筹多所院校开展说专业、说课程、说专业群、说场景展示,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适应新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需要,为职业教育新版专业目录的修订进行了实践探索,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供落地参考,为发展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搭建实践平台。

02

二、打造交流平台,推动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


2019年7月5日,第一届“说课”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开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和引导,落地人工智能基础课。此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业互联网专业、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的智慧城市建设专业、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制造专业、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微电子专业群……均为职业教育新版专业的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提供了实践参考。围绕“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改造:提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化赋能现代高职教育”“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职教新版专业:瞄准AI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等主题,紧盯科技前沿、开阔教师视野,引导职业院校专业负责人、一线教师等探索职业教育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的策略与路径,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围绕以上主题,学会同期举办了系列主旨报告和专题报告,分析数字化转型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关系,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提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通过以上工作和案例积累,奠定了职业教育新版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的基础。


(一)顶层设计:构建清晰思路框架


教师“说课”研讨会层次丰富,包含开幕致辞、主旨报告、专家授课、案例展示、点评总结等众多环节。历届“说课”都体现出鲜明的主题和丰富的内容,这均得益于最初的顶层设计。


说课设计理念集中体现在系列主题和鲁昕会长的主旨报告之中(表1)。



     


一方面,主题坚持四个面向,紧跟数字经济发展要素,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智慧财经、智慧农业等多个领域,助力数字技术技能类人才培养。另一方面,鲁昕会长通过系列主旨报告,描述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宏大背景,从国家战略、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系统分析,最终落地教育改革。具有连续主题的主旨报告明确了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趋势,提出通过对接数字化场景,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的实践路径。并进一步指出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结构性改革中的主体地位,明确职业教育担当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的历史使命,为说课活动构建起清晰的思路框架。


(二)专家报告:探讨产科教融合实践路径


学会特别邀请学术委员会、科技成果转化委员会的60余位院士做专题报告,紧跟科技前沿,切实践行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此外,学会还邀请理事会30余位青年科学家授课指导,开阔院校视野,还有头部企业,如三一重工、科大讯飞、华为、周大福等企业代表参与指导。一大批院士、专家、企业家的加入,使“说课”活动成为职业教育紧跟科技前沿,不断实现自身创新发展的智慧盛宴,引领职教“三教”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案例分布:专业布局和产业体系分布


教育部2021年发布了新修订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涵盖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的1349个专业。新版专业目录的修订旨在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动职业教育立足新发展阶段、满足服务高质量发展所需,提高职业教育对接产业升级、紧跟科技进步、服务就业创业和满足人民福祉的能力,以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对说课案例的整体分布、大类分布、院校分布、产业分布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全面展示“说课”活动对推动专业布局与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自2019年7月首届开启,学会“说课”活动得到各院校、教师、头部企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截至目前,26届“说课”共展示案例676个(征集案例近1000例),其中,说专业176个、说课程296个、说专业群106个,说示范课63个,说教材28个,说场景7个。案例分布比例如图1所示。



     


676个案例实现了对新版专业19+1的全覆盖,即19个专业大类和公共基础课,如英语与思政等主题说课63个。


分析专业大类分布,排名第一的为财经商贸大类(152个),其后依次为电子信息大类(127个),装备制造大类(56个),医药卫生大类(45个),土木建筑大类(49个),交通运输大类(35个),农林牧渔大类(30个)和新闻传播大类(24个),如图2所示。这反映了学会“说课”以服务数字经济发展为引领,聚焦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工程技术人才。



分析案例院校分布,676个案例来自全国336所中职、高职、本科院校,其中,来自“双高”院校案例共239个(A档79个、B档100个、C档60个),占展示案例比例为35%。“双高”外本科院校展示案例12个,其他高职及中职院校案例425个。


根据参与人次,排名前20的院校如图3所示。前5名依次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30人次,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2人次,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并列13人次,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12人次。排名第6及之后院校参与数量均不足10人次。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也是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逻辑起点。从院校所处地域分布来看,广东、山东、北京、江苏、陕西分列前五,分别为129人次、79人次、64人次、56人次、31人次。此外,湖南、重庆、浙江、四川、贵州等地参与也较为集中,其余参与人次相差不多。上述分布从侧面反映了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说明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及数字化转型较快地区对职教发展的需求,如图4所示。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核,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分析产业分布,从676个案例对应产业分类上看,排名第一的为现代服务业,相关案例300个;紧随其后是先进制造业,相关案例为16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应案例124个,现代农业对应案例6个。


上述案例的分布突显出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从中可管窥现代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同时突出了学会“说课”主题的重点,即为制造强国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兼顾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的人才需求。展示案例对应产业分布比例如图5所示。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从41个工业大类来看,676个案例覆盖了其中的23个,排名前5的依次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对应案例分别为119个、23个、23个、17个、9个。其后为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如图6所示。



学会的“说课”推动新版专业目录落地落实,对接制造业这一实体经济主体锻炼教师、培养人才,主要覆盖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 41 个工业大类中数字制造、装备制造、设备制造等领域的工业门类,支撑职业教育为推动中国自主制造、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


(四)活动反馈


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将历届“说课”主旨报告、案例展示、专家讲座、在线留言等内容进行文本汇总(约122万字),运用微词云词频分析工具,提取出100个高频关键词。在提取到关键词后返回资料原文,结合具体语境分辨在原资料中的众多类属进行初步命名,形成了众多一级主题关键词。十大一级高频主题词排在前五的分别为专业建设(4725次)、“三教”改革(4226次),课程建设(4126次)、技术(3489次)、发展(3122次),紧随其后依次为数字化、学生为本、数字技术、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等,如图7。



结合二级结构关键词,比如,专业建设下属的新版专业目录、专业标准、专业目标、专业能力、专业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专业特色等,可以串联起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内在逻辑。一级主题关键词及二级结构关联见表2。



针对文本词汇,进行词汇结构分析,得到如图8所示网络结构关系图,以职业教育为核心,以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牵引,以“三教”改革为切入点,对接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落地职业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03

三、经验借鉴:紧跟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


四年多来,教师“说课”研讨会紧跟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经历了探索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新版专业目录落地落实、强化补知识化短板、加强专业能力建设等四个阶段,具有聚焦数字化转型、聚焦制造业与制造服务业、聚焦“三教”改革、培养数字人才等四个特点。


(一)紧跟科技进步,聚焦职教数字化转型


2019年7月15日,学会以“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为主题开篇,举办首届数字化说课,此后历届“说课”紧跟前沿科技发展,聚焦数字经济时代,促进职业教育主动适应新技术、新场景、新业态,推动新技术改造传统专业和课程,改变教育生态、学校形态、教学方式,加快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及落地,用新场景倒逼教学改革,倡议技术运用与教育规律对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进数字技术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二)深化产教融合,聚焦制造业与制造服务业


教师“说课”围绕推动数字技术融入课程教学,加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知识、技术、技能体系的主题,助力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对接,教学目标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先进制造业和制造服务业培养需要,为实体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培养人才,服务产业链迈向中高端,保障供应链完整和安全。


(三)重塑知识体系,补知识短板


2021年新版专业目录发布后,教师“说课”研讨会聚焦新版专业落地落实,推动职业教育智能化转型,强化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重构人才的知识、技术、技能结构,重塑知识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课程和专业教材建设,补齐职业教育知识短板,促进中高本知识体系一体化衔接,以数字教材开发为载体,推动职业院校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引入课堂,探索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资源,建设“开放、共享”教学资源环境,支撑“三教”改革,服务终身学习,服务全生命周期人才培养,服务构建学习型社会。


(四)加强能力建设,培养数字技术技能人才


2022年以来,随着新《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世界职教大会胜利召开,新版专业简介发布,以及两办《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印发,学会“说课”活动更加突出就业导向,以数字化为杠杆,撬动职业教育整体变革。通过系列教师“说课”推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对接岗位要求,增强专业数字化升级与新职业、新岗位、新技能的适应性,加强行动能力,数字化能力和绿色化、智能化技能培养。有效地推动了专业主要能力建设与职业面向相衔接,体现新职业标准能力新要求。通过专业对接产业,提升院校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适应性,提高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大力培养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需要的数字技术技能人才。

04

四、取得成效:聚焦关键办学能力落地新版专业


26届“说课”共有来自全国1000余所院校的4万余名一线教师参与,在线观看超60万人次,直接推动116个专业群、170个专业、320门课程及数百部数字化教材建设,积累案例近1000个,为新版专业目录和后续落地奠定了实践基础。学会教师“说课”活动通过主旨报告、院士报告、杰青授课、专家讲授、案例展示、点评总结等系列专题,取得成效如下。


(一)紧跟科技进步,引领“三教”改革


一是主题紧扣科技前沿,通过主旨报告和院士讲授,开阔战线视野。主题内容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经济、数字财经、工业互联网、智慧农业等领域。比如,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涉及职业教育所有专业大类,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并促成深职院等多所院校开设人工智能基础课。二是突出展示“三教”改革中的新技术应用,包括5G、互联网、物联网、新能源、数字媒体、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工业机器人、精密制造、金融科技,等等。学会的教师“说课”始终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新方向,推动职业教育新版专业目录改革落地。


在引领“三教”改革方面, 80%以上展示案例直面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及现代农业,一是推动新技术改造传统专业和课程,用新场景倒逼教学改革。二是倡议技术运用与教育规律对接,比如,工业App嵌入课程,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知识、技术、技能体系,实现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对接,教学目标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二)专业对接产业,提升发展质量


学会教师“说课”案例在推动专业建设对接产业发展,因地制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如,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智能装备制造说专业群案例,对接先进制造业,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培养人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微电子技术说专业案例,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服务产业链迈向中高端,保障供应链完整和安全。2020年8月份,学会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微电子专委会,直面ICT产业芯片卡脖子问题,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芯”高地,也为后续教育部、广东省共建集成电路高水平专业群和微电子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奠定了前期基础。


通过专业对接产业,推动数字技术融入课程与教学。根据产业实际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学会开创性提出补齐知识化短板理念,倡导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重构人才培养的知识、技术、技能结构,建立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知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助力职业教育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提升院校办学能级,切实担负起职业教育助力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


(三)聚焦智能转型,服务教师发展


教师“说课”聚焦教育智能化转型,通过教师分享与交流,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精准落到课堂上。一是教材数字化,如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数字化、立体化教材呈现,使教材更加动态化、形象化、情景化。二是学习动态化,通过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虚拟课堂,展示了数字时代借助智能化装备和AR、VR技术/课程,实现人、机器、数据实时交流互动。三是评价精准化,如通过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智慧评价系统,依托智慧教学进行多元评价。


总之,通过教师“说课”案例的展示与交流,一是拓宽一线教师宏观视野,跳出职教看职教。二是汇聚专业课程资源。区别于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以及智慧职教等以学生为目标群体的专业教学资源库,教师“说课”作为职教学会打造的全新平台,直接服务一线教师群体。三是助力教师线上教学,通过线上课程演练,助力后疫情时代复合式教学实践,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

05

五、发现问题: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的局限与不足


参与教师“说课”的代表均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新版专业要求,各单位均严格按照学会案例征集要求,紧跟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反映了各自厚实的专业基础和水平。同时,通过说专业、说课程、说专业群、说教材及说场景案例展示,也突显出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建设


说专业案例评审设置八个方面的指标: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团队、教学资源、教学改革、特色与创新。从说专业案例的展示中,存在问题有,一是,部分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没有紧跟新版专业理念,专业内涵未做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要专业能力建设不够突出,“三教”改革没有聚焦教育教学难点和产业行业热点。二是专业设置前期调研不充分,集中表现为区域人才需求调研和同行调研不足,忽视其他院校相关专业开设与人才培养情况,专业发展“闭门造车”,专业布局未紧密对接区域产业结构。三是部分专业课程知识基础薄弱,如集成电路专业对学科知识要求比较高,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基础有待加强。四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与职业迁移能力培养不足。


(二)课程建设


说课程案例评审设置八个方面的指标,分别为: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团队、课程应用和特色创新与成效。专家点评问题,一是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度不够,单一课程的前续、后续课程交代不明确。本门课程前续需要什么基础,又为后续奠定什么基础,目前没有形成系统连贯的培养课程建设理念,这也是中高本一体化设计不足在课程上的体现。二是课程资源利用不足,更多关注本校或者所在区域的教学资源,忽视网上已有的国家教学资源库的使用,而教育部已经立项建设多项教学资源库,现已陆续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汇聚。三是课程思政落地研究需要加强。比如在智慧农业主题说课中,全部五个“说课程”案例中关于课程思政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较少,应该加大对课程思政问题的研究力度,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些均需要在后续说课中进行思考和展示。


(三)专业群建设


说专业群案例评审设置八个方面的指标:专业群定位、组群逻辑、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师资队伍、校企合作、专业群管理和特色与创新。专家点评问题发现,一是对相关企业、行业和产业调研不够充分,而这是专业组群的第一步,特别需要相应数据支撑,这样对接产业人才需求才能更充分。同时,专业群与企业合作机制应该表达得更明确。二是评价机制设计弱化。专业群的构成如何评价,各专业是不是都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专业群是否能支撑产业链的人才需求,类似的结果性评价明显不足,需要强化评价机制的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三是专业群管理能力有待提升。比如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提升各专业间分工协作与资源共享能力,增强群内课程间衔接,提升教学团队协作能力,优化师资结构和专业化发展路径,等等。总之,高职专业群建设应该体现出“化学融合”的作用,而非简单的“物理组合”。


(四)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提升学校办学能级的关键,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改到实处是教材。说教材案例评审设置五个指标: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材使用、特色创新与成效。专家点评问题,一是教材编写需要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框架依据,既要从教师角度,也要从学生角度考虑。二是教材要站在为党和国家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层面来思考课程思政。因此,教材建设要适应当前的改革需求,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通过教材内容耳濡目染,在润物无声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三是如何解决教材滞后于产业发展的矛盾,因从论文、专利、产品再到产业化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新技术融入教材也需要经过教学化和科学化的过程。比如,在集成电路、智能交通等领域,要思考如何解决和平衡教材的知识和技术技能体系与产业发展进程二者之间的关系。

06

六、推动新版专业落地的进一步思考与展望


职业教育专业目录的修订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新版专业适应了新经济、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呼应了新业态、新模式需求,开辟了专业与职业互动的新方式,探索了优化人才结构的新路径。学会教师“说课”活动需要在推动新版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落地的基础上,通过整合社会各界资源,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推动打造专业标准,增强专业能力建设,深化专业职业深度互动。打造产教科互动新生态,以此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为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可参考的方向。


(一)强化类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优势


2022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中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无论是学会教师“说课”下一步的总体设计,还是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都应强化这一原则理念。一是要优化专业设置突出职教优势。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和产业需求,明确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发展方向,突出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通过搭建头部企业和关键领域行业的合作,确定专业课程和实训项目,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二是强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强国必强教,强教必强师。学会教师“说课”将持续推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综合能力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数字素养和实践经验。加强“双师型”兼职教师、专业课教师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提高教师的行业认知和实践能力。三是注重实践教学技能。通过加强学会教师“说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引导教师、学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四是引导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在“说课”案例征集及展示中进一步突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遴选要求,引导职业院校依托专业、联合企业、团结行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对接真实工作环境和实践场景。


(二)打造标准,引领新版专业及专业简介落地实践


学会教师“说课”的重点在于标准解读、理念更新和实践探索。通过专业教学、课程建设、专业群管理等标准的探索与实践,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类型标准,衔接中高本层次标准。学会教师“说课”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探讨基础标准与最高标准间的差距,升级专业内涵,倒逼专业(群)动态跟随科技发展,引领新版专业落地,通过高素质数字知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使职业教育新版专业成为更好适应、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快变量”。下一步,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依托有关分支机构,运用教师“说课”载体,优先在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专业领域,组织知名专家、业界精英和优秀教师,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作为职业教育的战线“建设样板”,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


(三)提升能力,服务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当今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迭代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加快转型、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技术岗位能力要求进一步提升。这给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在岗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带来了新的挑战。学校教育的知识体系与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之间又存在一定的不适应甚至不匹配的问题。因此,学会教师“说课”应当注重推动人才培养聚焦主要专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一是对标新版专业及其简介,强化主要专业能力的跟踪培养。在重视培养学生就业岗位所需技术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知识与基础能力,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跟踪评价学校教育期间的专业能力培养情况,建立系统化长周期的教学成果评价体系。二是对接职业和岗位变迁对知识能力、技术技能更新的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培育,将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主要专业能力之一。三是适应产业升级和职业变迁规律,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从明确职业领域和职业能力标准开始,制定相应的课程和教学大纲,开发教材和教学资源,建立评估和认证机制,建立师资队伍和培训机制,并持续更新和改进知识体系。


(四)整合资源,打造科教产融合新生态


当前,学会教师“说课”已汇聚中科院、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财科院和学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委员会等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力量,形成院士专家积极参与,科大讯飞、华为等头部企业深度交流,再通过“说课”平台转化为院校教学成果的闭环系统。在基础上,学会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动产教科协同发展:一是加强科教融合,推动科研机构、高水平高等院校和高水平职业院校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推动科技创新与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二是汇聚优质产教资源,发挥头部企业、高水平高等院校和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协同优势,共同制定职业教育制定教育教学评价标准,开发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能力项目,研制推广教学装备。三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完善科研成果—产业成果—教学成果—人才培养成果—科研成果闭环,助力构建科教产融合新生态。


(五)提高质量,助力构建现代职教体系


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类型依据,也是提升适应能力的关键。学会教师“说课”反映出战线在新版专业落地中普遍存在的不足就是谈大背景多,谈小背景少,谈质量保障少之又少。小背景少导致特色亮点“失色”,而质量保障弱化将直接导致新版专业落地“打折”。在提高质量上,政府和职业院校各有职责:一是更新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职业院校要结合行业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教育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相匹配,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契合。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如在线教育、虚拟实验室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机制。职业教育需要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估体系,对职业教育机构和教师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服务教师能力提升。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跟踪和评估,了解他们的就业情况和职业发展状况,为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反馈和指导。三是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增加投入,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学生自主选择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影响力。


面对“十四五”我国强国建设目标,学会教师“说课”要落实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科教融汇的发展需求,从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农业、智慧医疗及智慧教育等新场景入手,倒逼职业教育提质升级,通过服务教师能力提升、服务产业发展引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助力构建融通融合融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上一条:服务“两个高端”的“三性一体化”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下一条:首个国家重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