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学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话题 >> 正文

当前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三大热点问题

2018年01月30日 16:17  点击:[]

高放

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还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吗?

20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了空前的重大挫折。此后,很多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现在世界上还有共产主义运动吗?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始于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参与创建的共产主义者同盟,至今已经整整走过了160年的道路,呈现出波浪式曲折前进的特点。前50年,可谓波澜壮阔、跌宕起伏。1848年欧洲革命掀起了第一个革命的浪潮。革命失败后,1852年共产主义者同盟被迫解散;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经过低潮,到19世纪6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重新振兴。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建立。1871年又迎来了新的革命浪潮,那就是巴黎公社革命。历史上,工人阶级第一次掌握了政权,但仅仅维持了72天,革命又失败了。1876年第一国际解散。这时,欧洲资本主义进入和平发展时期。19世纪80年代,工人运动再度高涨起来,1889年建立了第二国际。各国有20多个工人政党纷纷建立,都参与第二国际的活动。19世纪末,世界历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即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0世纪,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大发展的世纪。在前几十年,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采取狂飙突进的方式发展。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9年成立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总司令部,它号召很多国家组建共产党,并且统一领导各国共产党。我们党也是在第三国际的帮助下于1921年建立的。到1924年列宁过世,世界上已经成立了40个共产党。但是由俄国十月革命带头掀起的世界革命浪潮,到1924年在欧洲革命又转入低潮,世界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发展时期。进入上个世纪30年代,面对战争威胁的加剧,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重新整合。二战前后,世界共运再次狂飙突进。苏联于1936年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第三国际于1943年自动解散,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到1949年在欧亚12个国家取得新的胜利,共产党掌握了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中,欧洲有8国,亚洲有4国。以苏联为首的这13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世界资本主义阵营对峙、对立、甚至对抗。

我们必须看到,到30年代形成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存在严重弊病,主要是共产党过度集权,共产党实行“对财产、权力和真理的垄断”(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久加诺夫于1995年8月10日和10月24日答记者问)。可是,30年代以来,苏联几任领导人对此“三垄断”的弊病并没有清醒的认识,一再延误了强有力的改革。到1989年至1991年苏联东欧发生剧变。苏联共产党和欧洲8国共产党下台,并且自行消亡。此后,世界共运陷入新的低潮,这可以说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有史以来的最大挫折。

过去我们讲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运动,常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这个名词,那么现在为什么要改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提法呢?因为“国际”是特指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在共产主义运动这个领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特定的含义,是指在同一国际组织领导下发展的共产主义运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这个名词据我考证是在1920年共产国际二大首次使用的。19世纪时用的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这个名词,国际共运与世界共运二者实际含义是一样的。但当前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统一组织领导,因此叫“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更为确切。

苏共是1918年由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改名的第一个共产党。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时期成立的工人政党都不叫共产党,而叫社会民主党或社会(主义)党等名称。因为,从19世纪60年代起,社会主义比起共产主义,更容易为当时的工人群众接受。1869年建立的德国工人政党就称为社会民主工党,是因为这个国家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工人政党要肩负起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任务。

苏联十月革命后,由右派掌权的各国社会民主党都转向改良主义路线。列宁认为,这时世界出现了新的革命形势,改良主义路线阻碍革命发展,要与之划清界限。所以,1918年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决定改党名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该党是20世纪第一个共产党。此后,原来的社会民主党左派,纷纷退出另外成立共产党,例如,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建立的共产党,另外在中国等许多国家新建立工人政党,也称为共产党。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各国共产党最兴盛时,全世界100多个国家中共有200多个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000多万(包括中共4000多万)。苏东剧变后,现在全世界降到只有130多个共产党,共产党员仍然还有8000多万(包括中共7000多万)。资本主义世界的共产党员大大减少,从原来的4000万左右降至目前的大约700万。

苏联共产党于1991年8月24日自行解散,东欧8国共产党均变为社会党或社会民主党,转向改良主义。这些党改变党名、党的性质,不是个别领导人的决定,大多数是通过党的代表大会决定,这很值得我们深思。苏联原来15个加盟共和国的共产党,在苏联解体后绝大多数都变为社会党或社会民主党。资本主义世界有的共产党解散了,例如,芬兰共产党、荷兰共产党。资本主义世界很多共产党虽然没有解散,但是有不少党员退党了。有的由共产党改名为左翼民主党、左翼党,比如意大利和英国的共产党。意大利早已有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原共产党只好改名为左翼民主党。英国也另有社会民主党,所以英共改名为左翼党,与意大利情况类似。这样改名才能保持自己独立性,不与原社会民主党合并,要另立旗号。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苏东剧变给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带来空前未有的大挫折呢?我注意到,中西方学者均提出自己的观点,但有的欠妥当。

西方有代表性的是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的著作《历史的终结?》。在此书中,他认为苏联东欧剧变意味着共产主义的终结、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的终结。我认为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实际。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共产党长期误解马克思主义,在苏共的理论、路线、方针、体制等方面严重背离科学社会主义,无法实现体制内的改革和自我完善。我们要从中吸取深层教训,但不能丧失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当今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仍在继续。

《读书》2007年第9期刊发了北京大学一位经济史专家题为《冷眼向洋——看世界经济600年》的署名文章。文中说,“我们对六百多年世界经济历史的考察发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资本主义早期的历史现象,是对工业化带来的社会巨变的一种反应。”接着,作者以英、法、德、奥、俄、中六国为例进行了分析,并且指出:“工业化国家只要渡过了工业化早期的社会剧变阶段就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与发展阶段。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历史现象。”我认为,他所列举的六个国家要分为3种情况。英、法、德、奥为一类。19世纪40年代正是这些国家最早兴起了共产主义运动,但是至今都没有取得胜利。19世纪70、80年代后,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这4个国家上台的资产阶级政党当权派认识到,必须缓解劳资矛盾,才能使本国经济和社会获得发展。他们从共运中吸取有益的教训,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使失业工人得到救济,使就业工人劳动条件有所改善,生活状况也有了保障。这样就不会有“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进行革命斗争,也就没有共产主义运动得到大发展的可能。共产主义运动原来的任务是建立工人政党,号召工人联合起来开展阶级斗争,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工人阶级统治。在资产阶级统治得到稳固之后,共产主义运动的任务、道路也就应该相应地发生变化。应该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依然存在,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也没有实质性改变。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晚年所讲的,当暴力革命的条件不成熟、议会民主又有所发展之时,工人阶级要善于利用合法条件,开展议会斗争,争取选民支持,进而掌握政权,逐步限制乃至最终消灭资产阶级的剥削,从根本上使工人阶级和全人类得到彻底解放。因此,不能说这些国家的共产主义运动终结了,准确的说法是这些国家资本主义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共产主义运动的任务和道路不同了。再看俄罗斯,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于1917年取得胜利,可是只经历74年就失败了。现在俄罗斯还有7个共产党,这些共产党都在进行新的探索和努力。这就表明,俄罗斯目前还有共产主义运动。最后看中国,苏联东欧剧变后,中国没有发生大的动荡。2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汲取苏联的经验教训,努力改革苏联模式的弊端,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最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17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为中国规划了未来的宏伟蓝图。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当前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不断提高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改善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

由此可见,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不仅是资本主义的早期现象。准确地说,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起源于资本主义早期,而且在资本主义中期、后期得到继续发展,但是共运的任务有所不同、发展的道路也有所不同。

二、当前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新情况、新特点

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就是世界各国共产党领导的为在各国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群众性运动。目前,全世界5大洲195个国家中有130多个共产党,约8800万党员,都在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当今各国共产党大体上可以分成以下三类:

一是社会主义国家5个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越南共产党、老挝人民革命党、朝鲜劳动党和古巴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执政58年,有7300多万党员,占全世界共产党员总数的83%,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主力军和中流砥柱。朝鲜劳动党执政60年,有400多万党员,越南共产党执政62年,有200多万党员,古巴共产党执政48年,有90多万党员,老挝人民革命执政32年,有10多万党员。共产党长期执政的5个国家的共产党共有党员约8100万,占全世界共产党员总数的90%以上。

二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各国共产党,共有120多个,约有700万党员,占全世界共产党员总数约8%。现在一些西方国家还在不断出现新的共产党。如原芬兰共产党停止活动后,近年又新建立了芬兰共产党。当今共产党党员人数在1万人以上的有30个党,大部分是小党。最大的是印共(马),有80多万党员,印共有50多万党员,日本共产党有40多万党员,法国共产党有十几万党员,葡萄牙共产党有3万多党员,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党有7万多党员,南非共产党有8万多党员,巴西共产党有20多万党员,尼共(联合马列)近10万党员,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约16万党员,捷摩共近14万党员,乌克兰共产党约11万党员,摩尔多瓦共产党近2万党员。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在野党,都在为争取掌握政权而进行合法斗争。还有极少数共产党正在进行武装斗争,如尼泊尔共产党(毛派)、印度共产党(毛派)。

三是资本主义世界短期执政的共产党,这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新情况。摩尔多瓦共产党原为苏联共产党的一部分。苏联解体后,一些有共产主义信念的摩尔多瓦共产党人,转入地下坚持斗争活动。1994年开始进行公开活动。1994年4月8日,摩尔多瓦共产党召开代表大会,重新建党,随后在全国70%的地域内建立了基层组织。摩尔多瓦共和国右派政党执政后,遇到很多难题,诸如劳资矛盾、失业严重、经济衰退等。1996年,摩尔多瓦共产党在第二次议会选举中得到30%的选票,获得议会的40席,初战告捷。2001年,摩共在第三次议会选举中取胜,得票率为50.07%,获得议会71席,多于2/3。议会选举摩尔多瓦共产党第一书记弗•沃罗宁为总统。2005年第四次议会选举,摩尔多瓦共产党获得46.1%的选票,获得议会55席,不到2/3。由于争取到友党支持,联合起来共占议会的75席,沃罗宁再次当选总统。摩尔多瓦现在还是共产党执政。摩共在两次民主选举中赢得多数选民支持,上台执政。实践证明,当今共产党利用资本主义世界的议会合法斗争可以取得胜利,不必用暴力夺权。但是他们执政后不能马上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要采取渐进的方式,按照竞选纲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比如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增进福利等。

印共(马)在印度的3个邦执政。从1977年起,印共(马)通过邦的民主选举,在西孟加拉邦执政,它是联合左翼政党共同执政。迄今执政已经30年了,经过六次改选,一直连选连任。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执政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有出现贪污腐败丑闻等不良现象。印共(马)推行渐进改革,进行了土地改革、办合作社、普及教育、建立自治机构、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关注妇女权益等,树立起了亲民、爱民的形象,使人民逐步改善生活。因此,印共(马)每次参加选举,均获得2/3以上的支持率。此外,印共(马)还在喀拉拉邦、特里普里邦较长时间执政。

尼泊尔是一个宗教徒占90%以上的小山国。1991年,由尼共(马列)和尼共(马)联合组成尼共(联合马列)。上世纪90年代以来4次执政。第一次单独执政,从1994年11月到1995年9月,执政10个月。第二次联合国民大会党共同执政,从1997年3月到1997年10月,执政7个月。2004年第三次联合执政,2006年5月又一次执政,老党员内姆旺当选议长,5月组成7党联合政府,共产党人卡尔玛•欧里任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多年来,尼泊尔政局一直在动荡中,尼共坚持合法斗争,推进社会进步。

那么,当前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有哪些新特点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值得重视。

第一,各党独立自主发展、各党独立自主探索。

回顾历史,1919年成立的第三国际,统一领导各国共产党开展共产主义运动。从1919年至1943年,在第三国际的领导下,各国共产主义运动发展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1947年至1956年,欧洲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实际上在领导世界共产主义运动。1956年欧洲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解散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无统一组织领导,实际上处于苏共领导之下。60年代,中苏两党进行国际共运总路线的大论战,从此两党关系破裂,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也分裂了,形成了实际上的苏共和中共两个中心。从60年代中期起,中共实际上成了国际共运的另一个中心。1967年11月6日,为纪念十月革命胜利50周年,《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编辑部发表《沿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的地道路前进》的重要文章,明确指出,世界革命中心早已从苏联逐步转到了中国。中共在60年代后,也帮助一批新成立的马列共产党。到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重新总结历史经验,端正路线,不再领导世界共产主义运动。1986年11月9日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明确指出:“我们认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中心,我们不赞成搞什么‘大家庭’,独立自主才真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1]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苏共也不再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了,从此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事实上已经没有中心了。当前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特点是各党独立自主的发展,各党独立探索本国通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任务和道路。

当前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他们的任务和道路各不相同。

一是长期执政的5国共产党。各自在探索如何建设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各自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社会主义国家在各自的发展中都要逐步改革苏联模式的弊病。过去对外封闭,跟资本主义世界对峙、对立、对抗,现在要改变为与资本主义国家对话、合作、竞争;过去在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坚持单一的公有制,现在要转向市场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平等竞争;政治上,要由权力过度集中的极权政治转向民主政治。文化上,要由专制主义的文化转向发展先进文化,认同自由多元文化。社会主义各国要彻底革除苏联模式过度集权的弊病,真正全面形成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依然任重道远。

二是前苏联东欧地区。它们的任务是总结苏联模式失败的经验教训,重新建立共产党,争取群众,准备东山再起,比如摩尔多瓦共产党党已经从2001年开始执政。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也在努力当中。当前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大都认识到,要使国家得到健全发展,不能采取武装夺取政权的形式,而要通过议会内外的合法斗争,争取上台执政。同时也大都认识到,今后的社会主义不能恢复苏联模式,而且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科学社会主义。其前途也是任重道远,需要长期奋斗。

三是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三种外部矛盾:南北矛盾、南南矛盾、东南矛盾。还有内部阶级矛盾、部族矛盾、地区矛盾等。现在三南地区——南非、南美、南亚——共产主义运动各有明显成就。南非共产党有8万多党员,参加以非洲国民大会为主导的联合政府,约占1/3职位。巴西共产党有20万党员,支持劳工党执政的卢拉政府。在南亚,如前所述,印共(马)已在地方执政30年之久,尼共(联合马列)已经四度参加中央政府执政。

四是西欧、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共产党面临反对垄断资本主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广大劳动人民权益的任务。美国和英国共产党比较弱,只有几千人,日本共产党比较大,有40多万党员。日共在议会中有几十个议席,在地方也有不少当选参政的。日本共产党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例如召开党代表大会时,代表们中午是坐在山坡上吃盒饭。

第二、共产党的多元化、多党化。

从1919年第三国际成立以来,要求各国共产党一元化,统一为一个党,统一服从第三国际指挥。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很多国家在建立共产党之初,共产党人对发展道路、路线政策等就有不同的主张。所以,很多国家成立了两个或多个共产党,均要求共产国际接纳。1920年,共产国际在二大上经过讨论决定,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共产党,超过两个的一律要合并。根据共产国际的这个决定,当时美国的两个共产党就合二为一了。后来的实践证明,这样做后果并不好,助长了党内残酷斗争。共产主义理论与各国实践相结合,必然会有不同的认识。即便只有一个党,党内也会形成不同的思想派别。

以苏共为例,苏共建立之初就有两派。关于建设什么样的党,走什么样的道路,就有不一样的声音。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二大上形成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派。十月革命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改名为俄国共产党。此后,俄国共产党内也有很多派。在决策问题上出现了“工人反对派”、“民主集中派”、“军事反对派”等派别。在一元化、一党化之下,列宁时期党内民主比较好,各派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可以进行自由争论,最后通过平等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坚决不服从的可以退党。斯大林时期,党内缺少民主思想。列宁逝世后,1924年至1929年苏共党内斗争异常尖锐、残酷。斯大林把三个反对派——托洛茨基派、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派、布哈林—李可夫派,定性为反党组织,开除出党。苏共在斯大林时期党内斗争的最后结果是,党内一派掌权,消灭异己。

20世纪历史上,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有过两次大的分裂,形成了三类共产党——第一类,正统的共产党(苏共以及在苏共扶植下建立的共产党);第二类,20世纪20、30年代因苏共党内斗争造成分裂而形成的各国托洛茨基派;第三类,60、70年代中苏论战中新形成的、拥护中共的各国马列主义共产党。苏联解体后,共产党更加多元化、多党化。

现在五个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是一个共产党,在资本主义世界的许多国家都有两个、三个,甚至是四、五个共产党。他们有的彼此合作,有的相互对抗。如美国共产党是1919年成立的;美国革命共产党是1975年建立的,这两个共产党规模很小,都只有几千人。两个共产党推行两种路线:美共进行合法斗争,美革共准备武装斗争。这两个共产党的观点路线也不同。在美国彼此没有联系。英共于1991年改名为左翼党后,近年又成立了两个新的英国共产党。意大利共产党改名为左翼民主党,坚持共产主义的另外建立意大利重建共产党(1991年12月),1998年10月该党又分裂。一部分人另建立意大利共产党人党,现在意大利形成了两个共产党。他们主张合法斗争,不搞对抗,注意合作。尼共(联合马列)已4度执政,目前参加联合政府。1995年建立尼泊尔(毛派),1996年开始武装斗争,发展到3万多人,坚持11年之久。2006年与政府达成协议,放下武器,加入联合政府。现在尼泊尔政府是8党联盟。印度有4个共产党,1925年印共成立,1964年另成立印共(马),1969年又成立印共(马列),2004年9月再新建印共(毛派)。印度现有的四个共产党,奉行两种路线。印共、印共(马)坚持合法斗争;印共(马列)、印共(毛派)坚持武装斗争。俄罗斯现有7个共产党。俄联邦共产党最大,此外还有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共产党人联盟、俄罗斯共产主义者党、俄罗斯劳动社会党、俄罗斯新共产党人。他们观点不同,甚至对立。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观点较为保守,主张恢复苏联和苏联模式社会主义,也有的党受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较多

我们认为,不要把共产党的多元化、多党化看成是离经叛道的事情。打破过去一元化、一党化的传统而言,是一种进步。各个共产党目标一致,路线不同是正常的。这样可以避免党内因路线不同而导致的残酷斗争。允许不同观点的共产党存在,进行平等竞争,最终要通过实践检验和群众的选择。从长远来看,这种状况也预示着未来共产主义的新模式,预示着未来可能形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多党制。未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可能形成几个共产党可以联合执政,或者轮流执政。

第三,注意加强国际联合。

1956年欧洲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解散后,各国共产党曾经采取不定期召开国际会议形式,加强联合与团结。1957年、1960年、1969年三次在莫斯科召开过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70年代、80年代各国共产党没有大范围的国际联系。1998年以来,各国共产党基本上采取年会制的形式,召开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国际会议。第一次是1998年召开的,参加者50个国家57个共产党的代表。现在已经召开过9次,前7次都是在希腊首都雅典召开,由希腊共产党倡议并且作为东道主。第八次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由葡共负责筹办,有63个党的代表与会。第九次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召开,由白俄罗斯共产党和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主办,共59个国家的72个党的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派观察员参加了第7次、第8次和第9次国际会议。各国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通过国际会议交流彼此的经验、分析当前形势、明确自身的任务。为了保持会议的连续性,大会产生了一个工作委员会,负责会议文件的传播,筹办下一次会议。

召开这样的各国共产党代表国际会议,不是要建立新的国际组织,也没有产生领导机构,更没有以某党作为领导中心,也没有制定各国必须统一服从的决议。在这些国际会议发表的声明中,表明各国共产党反对资本主义全球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关注各国人民群众运动、工人贫困化、失业和战争威胁等问题。近几年的国际会议尤其表明支持伊拉克共产党,反对美国对伊拉克的侵略战争。国际会议还强调利用互联网传播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

从会议文件看,各国共产党反对资本主义利用全球化剥削工人是正确的。但是还应该看到,全球化是在当代新科技革命推动下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不能笼统地反对全球化,只是要反对资本主义势力利用全球化谋求一己私利。当今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必须顺应并且迎接全球化新浪潮带来的新挑战,重新调整战略与策略,努力探索共产主义运动新的发展道路。

三、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前景展望

既然共产主义运动仍然存在,而且还有上述三个新特点,那么其前景如何呢?

我们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前景要充满信心。就我个人来说,我是1949年22岁参加共产党的老党员,我从1950年开始从事苏联共产党历史和国际共运历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从1950年创办中国人民大学起,我教苏联共产党历史,当时是把这门课作为马列主义基础课来学习的。1956年苏共20大揭发批判了斯大林搞个人崇拜,批评了苏联共产党历史教科书的错误,课程随即扩大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苏共党史仍然是其中的重点部分。我对苏共历史熟悉的程度超过了我们党的历史。当年,我对苏联、苏共一往情深,对列宁、斯大林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非常崇拜。1956年苏共20大后,我开始认识到,苏联共产党还有很多问题。1991年,苏共解散、苏联解体极大地震撼了我的心灵。苏共为什么会在执政74年,而且导致国家、社会制度大改变后自行解散呢?我充满了痛苦,痛定思痛,我一定要认真总结其失败的经验教训。经过痛彻的思考,近十多年来我就此发表了多篇文章。简而言之,我认为苏共有很大的历史成就,这不容置疑,但是在很多方面背离共产主义理想,歪曲了共产主义理论。我在最近发表的《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百年分合》[2]一文中指出,苏共失败最根本的原因是“从特定意义上可以说那就是因为苏联共产党既反苏又反共”。“苏”是指苏维埃,这是俄文Cobet音译,原是“会议”的意思,是俄国工农在1905年革命创造的革命组织,选举出工人代表建立工人代表会议,领导罢工和起义。1917年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从1918年起,俄国把“会议”这个词列入国名,最初叫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改名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把标示民族成分的“俄罗斯”也去掉了。一般来说,一国的国名,都有民族或地理方位等特征,可是苏联把这些特征都去掉了。如果按照字面原意把苏联的国名翻译过来,就是“会议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当时采取这样奇特的国名,其意图是要把“苏维埃”普及到世界各国,要各国革命成功后都采取苏维埃这种形式,都加入这个“会议共和国”,都加入苏联,全世界各国组成一个名为苏维埃的世界社会主义大联邦。现在看来,这是充满政治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蓝图。实际上,苏联长期推行以党代政的政治体制,把代表全体人民的苏维埃变成了橡皮图章和表决机器。党中央的很多决定甚至是背着最高苏维埃作出的,比如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所含秘密协议的签订就是一个例子。当时苏联政府与德国法西斯政府秘密协商瓜分东欧。这个秘密协定一直瞒着最高苏维埃。如此贬低苏维埃,就是贬低苏联人民,苏维埃被架空了,也可以说实际上是反对苏维埃的。恩格斯早就明确说过:“民主就是共产主义”。[3]共产党理应是民主的政党,党的权力中心必须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只有党代表大会才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中央委员会是党代会的执行机关,政治局是俄共从1919年起才设立的党中央三个常设机构之一(另两个是组织局和书记处)。而斯大林在1924年列宁逝世后,却把党的权力中心转到政治局,转到总书记,这是违背共产主义党内民主原则的。

笔者认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要重新搞起来才能重新振兴。为什么我提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要重新搞起呢?简单地说,当今世界出现了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时代不同的新形势。最主要的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先导的新科技迅猛发展,全球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场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今后还会有生命科学、生物工程等的大发展。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应该看到,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更加接近了,另一方面,从现实的道路来看,又更加长远了,只能渐进,难以突进。

过去,战争与革命是时代的主题,共产主义的实现要依靠世界革命,采取狂飙突进的方式。现在,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要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进行世界革命,不能狂飙突进、疾风挺进、顶风强进。我们要乘新科技革命之风,和风徐进、迎风渐进、顺风推进。当今既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反对资本主义残酷剥削压迫,又要推动构建和谐世界。共产主义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与时俱进。从世界全局来看,要善于长期奋斗,通过逐步改良,来完成世界革命的任务。这并不否定某些地区、某些国家由于社会矛盾激化而可能爆发革命。看来大多数尚未执政的共产党只能长期坚持合法斗争,争取逐步扩大劳动人民权益,争取得到多数选民支持上台执政,逐步改变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过去世界共运主要依靠干重活、低收入的蓝领工人为主力军,现在蓝领工人越来越少,西方蓝领工人的待遇反而较高。今后,除蓝领工人外,更要依靠五颜六色衣领的工人——白领(管理人员)、灰领(技工、技师)、绿领(环保人员)、金领(高级管理人员)、粉领(妇女)工人。此外,还有“黑领工人”,机器人的大发展对减轻工人劳动是大有裨益的。

更为重要的是,各国共产党自身要进行改革,要彻底革除苏联模式的弊病,把共产党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民主型的政党。共产党的权力中心要由政治局转到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大会要实行年会制度。18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建党的时候就明确提出,建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制,而不是什么“民主集中制”,更不是集中制。因为正常的民主本身就包含有集中的内容。没有不集中的民主,却有不民主的集中。苏联共产党在很长时间里深受缺少民主的集中制之害。民主集中制在执行中往往是集中压倒了民主,民主徒具形式,集中成了实质。这就使得苏共长期的错误得不到纠正,从制度层面来看,就是因为党内民主不健全。列宁时期,苏联共产党的代表大会实行年会制度,但斯大林破坏了这个制度,加强中央政治局集权,形成个人专断制。我们主义到,现在印度共产党(马)、日本共产党等没有执政的共产党,每三年召开一次党代表大会。我们党现在还是五年召开一次的党的代表大会。这个制度的形成,是在极左的年代1969年党的九大规定的。此前的1956年中共八大党章规定党的代表大会实行年会制和代表常任制。我们高兴听到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党代会年会制和常任制在市、县级充分试验的基础上加以推广,这样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上就可能在全党实现党代会年会制和常任制。

此外,受苏共的影响,各国共产党的第一把手大都称总书记,实际上,这是不合适的。总书记是苏共1922年4月5日十一届一中全会建立的。俄共中央从1919年起设政治局、组织局、书记处三个机构,书记处设三个平行的书记,并没有总书记。到1922年党中央才开始设总书记。列宁主张设总书记的初衷,是加强党的工作,实行党政分开。选举斯大林为总书记是要他专门管党的工作,不在政府兼职。总书记是书记处的首脑,并不是全党领袖的称谓。列宁当时是全党公认的领袖。列宁为加强集体领导,他只是五个政治局委员之一,党中央和政治局不设主席。后来,实践证明党中央不设主席,而设总书记,这是列宁在党的建设上的缺陷。1924年列宁去世,斯大林继续担任党的总书记,他个人总揽全党大权,进而集党政军三大权于一身。很多共产党至今还沿用苏共的模式。我们认为,共产党的首脑应称为党中央主席,可另设总书记专门管党的工作,这样有利于实行党政分开。

总之,当前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因而,要总结新经验,明确新道路,要建立新型现代化的共产党。我们说,世界共运要重新搞起,并不是从头搞起,历史上好的经验和做法必须要继承和坚持,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看来,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共产主义道路,进行改革,还要经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收到比较全面的效果。当今世界共产主义运动还在继续,总体上难以很快全面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同时还要做好再次遭受重大挫折的思想准备。刚刚结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为未来做出了科学发展的规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必将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做出重大的贡献。

——本文引自《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上一条:人民网论:动真碰硬打好转变作风“持久战”
下一条:2007年中国十大文化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