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学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创业 >> 政策法规 >> 正文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2017年12月07日 12:29  点击:[]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部署,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613号)等文件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办发〔201536号文件要求,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加快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问题导向、补齐培养短板,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的基本原则,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集聚校内外、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分类分层施教、结合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强化实践实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重大教育战略,有步骤、分阶段的推进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努力实现一年开好局、两年见成效、五年大进展。

一年开好局:到2016年末,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和协调机构,各项建设任务分解到位,制定出台发展目标规划和配套政策,全院上下形成创新创业的共识和合力。

两年见成效:2017年,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具有学院特色的教育模式,实现大学生创新引领计划预期目标。

五年大进展:2020年,整合多方资源,完善政校行企“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逐渐增加,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2017年,完成高职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制订工作。结合学院办学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不少于2学分的创新创业必修学分,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探索创新创业人才选拔考核机制和评价办法。改进学籍管理制度。实施弹性学制,允许保留学籍12年休学开展创新创业。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或调整学业进程。探索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学科及科技竞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等予以量化评价并转换成相应学分。积极探索校校、校企、校所、校地等协同育人新机制,吸引社会各界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产学研载体建设,合力助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三)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1.顺应外经贸行业发展潮流,创新教学理念,按照教育部关于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要求和学院实际,在现有课程体系基础上,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式、分层次、逐渐递进的创业教育良性循环,促进创业必修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创业社团培育与孵化的深度融合。

2.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在普及创新创业类课程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差异性、层次性,逐步实现顶层设计、分层次、分专业推进的阶段式教育教学。

3.创新思维,紧紧抓住“互联网+”机遇,突破专业限制,对国贸、物流等重点专业的学生进行选拔和培养,组成“跨境电商班”,为跨境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做好人才的智力储备。

4.提高现有创新创业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继续举办创新创业类学术讲座,完善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形成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竞赛、项目孵化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推动教师把最新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

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促进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单一考核方式向多元考核方式转变。

(五)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1. 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利用和完善现有的10个校内实训中心,1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及2个校内外孵化基地,发挥3000多家校友企业作用,加大指导、支持力度,进一步健全运行机制,保证“场地、人员、经费、制度”四到位。

2.充分发挥青岛跨境电商孵化基地“政校企”合作示范引领作用,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力争打造国家和省级示范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通过竞赛展示创新创业成果,遴选发掘有潜力的创业项目和团队,吸引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和地方创业园区的广泛关注,推动成果转化。

4.支持并组建更多的学生创新创业社团,依托校内外资源开展创业论坛、创业讲座、创业竞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六)提升教师创新创业能力

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配备创新创业专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创业导师队伍。聘请知名企业家、行业专家、风险投资家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程的授课和项目指导教师。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开展创新创业教学专项培训、组织教师赴企业实地交流、开展境内外创业教育专项研修、定期组织校内教师研讨交流,以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三、制度保障

(一)健全体制机制

1.建立工作领导机构

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改革发展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强化领导决策,优化顶层设计,合理资源配置,加强部门协同。

2.完善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各系部、各专业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建立由基础教学部牵头,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办公室、团委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

(二)强化经费保障

设立专项基金,为师资聘请、教学组织、学生活动、创业孵化等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提供支持。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和优秀项目奖励基金,积极争取政府拨款、企业和个人捐赠,为学生创业项目推介、孵化、产业化等提供启动资金和引导基金。

(三)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大力宣传创新创业教育意义、理念,及时总结、推广、宣传各系各单位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在相关评优评先活动中加大对创新创业优秀师生的倾斜力度,把创新创业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重奖成功的良好氛围,激发全体师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使创新创业成为学院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求学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

 

 

上一条: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
下一条: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36号文件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